">
核心觀點: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評判標準。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滿足群眾更高品質的城市生活需求,也必須盡快轉變城市發展理念。
近期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總結新時代以來我國城市發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臨的形勢,明確做好城市工作的總體要求、重要原則、重點任務,并強調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為做好新時代新征程的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我國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必須將“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這一理念貫穿城市發展的全過程,讓城市成為承載美好生活的溫暖家園。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市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54.8%提高到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88萬元增長至近5.8萬元,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近1.1萬公里,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3.4%……方方面面的成績,體現出我國逐步提升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服務質量,充分證明了人民城市理念的科學性。
我國城市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同時也要正視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困難和挑戰。比如,一些地方“攤大餅”式擴張導致資源緊張,部分城市生態環境治理成效仍需鞏固,還有的地方面臨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更新的平衡問題。當前,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已經從追求規模速度的“推土機時代”向追求質量效益的“繡花針時代”轉變,這就要求主動轉變城市發展理念,加快提高治理效能。
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評判標準。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滿足群眾更高品質的城市生活需求,也必須盡快轉變城市發展理念。
轉變城市發展理念,城市更新行動是關鍵抓手。如今,城市更新不僅僅是簡單的推倒重建,而是對城市空間、功能與文脈的系統性重塑。比如,在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整治改造的過程中,通過增設養老、托育等設施,重塑社區功能,不僅能更好服務“一老一小”,也讓城市更有“人情味”。又如,積極推進城中村改造、實施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等,則是從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等角度出發,讓人民群眾共享城市發展紅利。
轉變城市發展理念,還要立足城市差異,走特色化發展道路。東部等人口密集地區要優化城市群內部空間結構,合理控制大城市規模,不能盲目“攤大餅”,如北京率先確定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西部城市則側重融合式發展,如成都實現多中心、組團式布局,建立66個產業園區為核心的產業生態圈。各城市只有因地制宜,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路徑,才能真正適應群眾多樣化需求。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城市發展新的主題,也是億萬民眾的共同期盼。從“千城一面”到“各美其美”,從規模擴張到內涵提升,城市發展的邏輯已經發生深刻變化。當規劃者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呵護民生,當管理者以“繡花功夫”治理城市,人們就能在城市發展中收獲更美好的生活。(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屈曉東)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zmmpj.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