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北京7月24日電(記者池夢蕊)為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將制定《北京市養老服務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列入今年的立法工作計劃。7月24日,北京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第一次審議,北京市司法局局長崔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提請會議審議的《條例(草案)》作了說明。
據了解,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514萬人,占比23.5%,預計未來十年平均每年增加約1個百分點,到2030年占比將超過30%,達到重度老齡化水平。
《條例(草案)》系統總結固化了北京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推進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加強“老老人”服務保障等經驗做法,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在養老服務中的責任,探索以市場化、社會化方式破解超大城市養老難題。
《條例(草案)》共設9章68條,分別為總則、養老服務規劃和設施建設、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醫養結合服務、產業促進和智慧服務、支持保障措施、監督管理和法律責任、附則。特別是針對當前養老服務發展面臨的設施、醫養、監管、科技、人才等難題,《條例(草案)》在養老服務體系、老舊小區設施配建、建設功能混合利用、綜合監管、智慧養老服務、監護服務等方面擬定了創新條款。
建立健全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養老服務網絡
在家庭成員承擔照護責任的基礎上,通過健全養老服務體系、發揮市場作用、引導社會參與,優化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專業支撐、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供給格局;明確北京市按照國家要求建立健全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注重引導老年人樹立積極心態,推動形成老有所養、老有所為的老年友好型社會。
針對養老服務設施供需不平衡問題,明確定期開展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調查,建立養老服務統計監測和信息發布制度,作為編制規劃、制定政策的依據;強調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的養老服務設施應當與住宅同步規劃、建設、驗收、交付;明確區人民政府應當結合城市更新等工作,通過改造更新或者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對老舊小區養老服務設施予以補充和配建;推動農村養老服務均衡化布局設施和更新改造,支持發展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
鼓勵經營主體興辦普惠型、完全市場型養老機構
基于北京市99%以上的老年人、90%以上的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的實際,明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應當緊扣社區老年人需求,堅持自愿選擇、就近便利、安全優質、價格合理的原則;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應整合引導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相關專業服務機構或者依托餐飲企業等,為老年人提供居家照護、助餐助浴、探訪關愛等上門服務和短期替代照護、技能培訓等支持性服務。明確政府投資舉辦的養老機構應當堅持公益屬性,發揮保障作用,并鼓勵、支持經營主體興辦普惠型、完全市場型養老機構;明確養老機構應當提高護理型床位比例,加強對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能力;要求養老機構加強規范化管理,開展入院評估并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
將高齡、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人群
《條例(草案)》明確衛生健康、民政、醫保等部門應當統籌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布局,加強醫療衛生服務與養老服務在政策體系、服務制度、業務流程等方面的結合;根據老年群體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明確北京市將老年人特別是高齡、失能失智老年人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人群;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診所、醫務室等內設醫療機構,將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持范圍。
同時,加強養老服務產業促進和科技賦能。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加強養老服務產品研發應用,加快推動養老照護服務、智慧養老、養老金融等領域的養老產業發展;突出科技賦能,加大對養老服務領域新技術研發、場景建設、技術推廣應用的支持,鼓勵經營主體建設智能感知、安全監護、健康管理等養老服務信息系統;考慮到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困難,要求相關部門在推廣符合老年人需求特點的智能信息服務時,應當保留并完善傳統服務方式。
在細化養老服務政策保障措施方面,要求完善養老服務人才教育培養政策,實施養老服務師職業資格、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等級認定;針對老年群體法律服務需求,規定了意定監護制度,支持專業社會組織依法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擔任監護人或提供相關服務,明確民政部門、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和有關社會組織應為老年人獲得信息咨詢、法律援助、公證等服務提供幫助便利;明確健全養老服務信息系統、標準體系以及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制度。
此外,強調健全政府監管、機構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相結合的養老服務綜合監督管理體系;明確養老服務人員從業行為規范,推進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分級分類監管;加強養老領域非法集資監管和預收費管理,依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健全養老服務質量投訴舉報機制,明確相關主體違反養老規劃許可、非法獲取補貼資金等行為的法律責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zmmpj.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