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合肥7月23日電題:為端牢中國飯碗奮發作為
新華社記者水金辰
現代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在安徽,太和縣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黨支部書記、種糧大戶徐淙祥50余載扎根黃淮平原,秉持種糧初心,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使許多“望天田”變成“高產田”。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他,為端牢中國飯碗、為推進當地鄉村全面振興,一直在奮發作為。
希望的田野上呼喚厚植愛農情懷的“三農”人。從小麥畝產不足200公斤到突破800公斤,徐淙祥俯身糧食生產一線孜孜求索。50年前,“不能再看著鄉親們吃不飽”是這名共產黨員的奮斗目標。為此,他堅持科技興農,育良種優栽培,發揮規模經營優勢,帶領后輩接力種好糧,勇當鄉村振興路上“新力量”。
希望的田野上呼喚銳意進取的“拼搏”力。建設農業強國,科技是利器。多年來,徐淙祥一直埋頭搞鉆研,領銜研究的優質(高蛋白)大豆新品種配套高產栽培新技術研究獲評安徽省科學技術獎;領銜研究的安徽小麥大面積均衡增產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推廣獲得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既需要科研人員加快補齊生物育種、農機裝備、智慧農業等短板,也需要更多徐淙祥這樣的鄉村“土專家”不斷深入學習精準運用農業技術,把科技和土壤深度融合。
希望的田野上呼喚無私傳幫帶的“奉獻”情。栽培經驗變順口溜、農忙時節組織觀摩、勞模工作室扮演“莊稼醫院”……多年來,徐淙祥帶著農民學、做給農民看、幫著農民賺。廣大農村需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奮發有為,和鄉里鄉親攜手走上增收路,推廣好經驗好做法,促進共同富裕。
農業農村天地廣闊,年輕一代的農業人,要向徐淙祥學習這份“愛糧”情懷、“愛糧”精神,積極投身“三農”事業,書寫人生靚麗華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zmmpj.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