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2013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鄂州市。
又是一年7月22日,盛夏時節,峒山村滿目蔥蘢,風吹稻浪,瓜果飄香。在這里,有遠方游子無盡的思念;在這里,一見如故鄉;在這里,看見鄉愁中國。鄉愁是明清古井里的清涼甘冽,是棲客露營基地里爽朗的嬉鬧聲,是西嶺別院里酸甜可口的酸梅湯,是登山步道林蔭里的陣陣蟬鳴,是醬香園里濃醇馥郁的麥醬……
環境一流、適合帶娃郊游、自助烤肉新鮮、性價比天花板……
7月22日,在抖音平臺記者看到,鄂州親子出游好評榜的榜單上,峒山棲客露營基地連續30天占據榜一位置,1185條好評,全網給出4.9分超贊評分。
“是金子在哪里都能發光”,這句話用在陳川身上毫無違和感。
在上海,陳川是燈企里的銷售冠軍。回到峒山老家,進軍全新的文旅領域,經過兩年蟄伏,他打造的峒山露營基地,再次奪冠,長期占據鄂州榜一位置。
上海銷冠回鄉,手上磨出老繭
1991年,陳川出生在峒山。2010年,高中畢業后,年僅19歲的陳川來到上海,在一家燈具企業從事銷售。
他帶領團隊連年奪得企業的銷售冠軍,其個人年銷售業績最高達1300萬元,年薪超過百萬元。
“我的文憑并不高,但是我比其他人更能吃苦,更愿意研究市場、琢磨客戶。”陳川介紹說。
2022年,在外打拼12年的陳川,厭倦了上海的都市霓虹。他拖著行李、攜著妻兒,回到了魂牽夢縈的故鄉。
當得知兒子放棄都市白領身份,回到農村老家創業的消息時,遭到父親的極力反對。親朋好友也都不看好他返鄉創業,大家一致認為:好男兒志在四方,而不是志在家鄉!
2022年8月,倔強的陳川跟峒山村簽約,投資300萬元,在峒山村的水杉林里建設露營基地,進軍文旅行業。
“皮膚變黑了,體重減輕了,精神也抖擻了”,這是陳川對自己回鄉創業的評價。
“創業前期十分艱難,在露營基地的建設過程中,我既是老板也是員工”,陳川說,項目審批、圖紙設計、器材搬運、構件焊接,都是他親自操辦。
手上磨出了水泡,也磨出了老繭,火爆的脾氣也磨平了,這是陳川沒有預想到的。相比較在上海的生活,現在精神富足了,幸福指數高了,生活也更加規律了。
解散運營團隊,親自上馬營銷
2022年11月20日,棲客露營基地正式開業。由于自身沒有旅游行業的運營經驗,陳川聘請了一支專業團隊運營。
陳川說,遺憾的是,專業的運營團隊也面臨著活動內容單一、水土不服等諸多問題。2023年虧損了30多萬元,且虧損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2024年年初,陳川解散了運營團隊。外出考察學習后,他決定因地制宜,圍繞“鄉愁文化”策劃活動,自己拍攝短視頻獲客,將基地打造成武漢都市圈親子活動目的地。
峒山村的蝦稻混養模式,在鄂州較為知名。2024年4月下旬,陳川決定在露營基地舉辦小龍蝦垂釣比賽。
“精心籌劃的活動,結果只來了7個人,連成本都顧不上,心情糟糕到了極點。”陳川說,人雖然少點,但是我們服務內容不減,菜品質量不減,相反價格還略有下降。
經過幾個月的堅持,2024年下半年,棲客露營基地的運營開始有了些許起色。黃岡的游客來了,黃石的游客來了,武漢游客也來了……2桌變4桌,4桌變8桌,數據持續攀升。
2024年國慶節期間,露營基地一票難求,甚至要提前半個月預訂門票。每天要接待300多人,“人都累趴了”。從門可羅雀到游人如織,村民們對這個年青后生刮目相看。
緊接著,陳川因勢利導,精心策劃了小農夫割稻谷比賽、抓雞比賽、撿雞蛋比賽、田間尋寶比賽、插秧體驗等活動,場場活動爆滿,甚至出現“洛陽紙貴”的現象。
12月份,陳川又策劃了打年糕活動。先后推出4期活動,銷售年糕2000多斤,增收近2萬元。
“雖然2024年只運營了半年多時間,但是銷售額接近40萬元,基地也成功扭虧為盈。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陳川高興地說,美好一直在路上。
開園即滿園。2025年3月,峒山油菜花開,露營基地開園,吸引了300多人進園。田間尋寶活動,再次刷爆了小朋友的朋友圈。僅3月份,就吸引了3000多名游客。
5月份,以小農夫插秧為主題的親子活動,吸引了3000多名游客參與。6月份,梅雨季節,設計了摸魚釣蝦、蜜桃采摘等活動,盡管天公不作美,也接待700多名游客。
樹高千尺有根,聯農帶農富農
露營基地帶火了農事體驗,農事體驗解決了露營基地活動單一問題。兩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
峒山村民家中的土雞、紅薯、湘蓮、南瓜等農副產品,都是游客返程“后備箱”的必帶品。
黃大爺有8畝南瓜地,用途為養殖場的雞飼料,每斤的價格只有幾毛錢。陳川靈機一動,設計了一場親子摘南瓜的游戲活動,幫助黃大爺創收1.6萬元,較往年翻了3倍。
聽聞黃大爺獲利的消息后,種植柿子、甘蔗、蔬菜的農戶也紛紛找到陳川。“小孩子的快樂,很簡單”,通過有針對性地開展親子采摘活動,這些農戶的果蔬也都被采摘一空。
土雞養殖戶陳嬸,找到陳川,希望得到陳川的援助。陳川將趣味抓土雞和撿雞蛋植入到每期親子活動中,吸引了大量孩子和家長的參與。這項活動,每月幫助陳嬸銷售土雞200多只、土雞蛋2000多枚,增收2萬元。
“近年來,村民的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好男兒既可以志在四方,也可以志在家鄉。”陳川說,今年,有8位村民長期在基地上班。五一、十一等節假日,每天有近30位村民在基地工作,工資日結日清。基地每月要發放3萬元工資。據統計,基地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超過30萬元。
陳川希望,峒山村的所有業態要聯合起來,形成一個閉環,真正做到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爭取讓游客在峒山住上一晚,充分體驗峒山農耕文化,帶動峒山發展。
“每一期游客里面,都有回頭客。今年上半年基地接待游客8000多人次,超過去年全年。”陳川說,下步將采取有效措施,將這波流量流下來,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
就在剛剛,棲客露營基地二期項目開工。占地3000平方米的森林水上樂園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分淺水區、皮劃艇區、幼兒戲水區等,彌補暑期游樂空檔,9月份將完工。
曾在上海,午夜夢回時,陳川常常陷入沉思,思索如何回答習近平總書記在峒山留下的“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的殷殷囑托。
就如同搖曳的水杉林,樹高千尺不忘根。其實,這200畝水杉林下的露營基地,是經營業態,是經營場景,更是一樹一樹的鄉愁、一樹一樹的牽掛、一樹一樹的反哺!
策劃:夏鑫、夏雙文
執行:丁元中、吳思琪
文字:王焱堯
攝影:金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zmmpj.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