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阮瓊 通訊員 張歡歡)修整綠化帶、增加停車位、加裝電梯……2019年以來,黃石市468個老舊小區進行了改造。舊改改“面子”,更要換“里子”。7月15日,記者采訪了多名社區居民、基層干部等,共同為破解老舊小區改造的難點痛點問診尋方。
上下暢通,源建里老街會“呼吸”
進入7月,主汛期來臨。隨著一場場大雨傾盆而下,西塞山區源建里老街仿佛會“呼吸”,黑亮的柏油路面不見積水,在雨后顯得格外干凈利索。
“還好前兩個月街上改造完工了,不然這個雨季難熬的很。”今年68歲的盧友生住在街尾。暴雨過后,他上街轉悠了一圈,雨后空氣清新,柏油路整潔干凈,小花壇里植被碧綠蔥翠,走在這樣的街道上,心情格外的舒暢愜意。
盧友生是土生土長的當地居民,見證了源建里老街的發展變遷。他向記者介紹,源建里路順山勢而建,每逢汛期,泥沙俱下、濁流滾滾,在暴雨中化身“懸河”匯入長江。“雨量大的時候,甚至能把預制板的路面頂起,最深積水能沒過膝蓋。”盧友生邊回憶邊比劃著說,那時候老人們有的卷起褲腿,深一腳淺一腳地趟水前行;有的則站在路邊,望著積水發愁,不知道該咋過去。
變化發生在2024年9月。作為西塞山區重點民生工程,總投資約1700萬元的源建里路綜合改造項目啟動。工程基于排水項目治理,新建箱涵、修復明渠1.2公里,項目重構了排水體系,將污水管埋入底下,并進行了40多處錯混接精細化改造。
地底下的“水脈”暢通了,地面上的車流也要通暢。“以前這條街是用預制板鋪就的水泥路面,路面高差大,無法通車,只供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該項目負責人介紹,改造后,原來三米寬的坑洼路面變成了最寬處達10米的雙車道柏油路,與原有道路形成“8”字循環路,緩解了中窯灣路的交通壓力。
如今,源建里舊貌換新顏。項目不僅保留了街區文化特色,還在600米沿街墻面上新增本土風情彩繪,路邊設有紅磚圍欄,小花壇與拱門構成了連續景觀帶。“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深挖源建里的文化,將源建里的大動脈改造持續向神經末梢深入,推動更小治理單元的形成。”上述負責人說。
里外兼顧,居民幸福感“原地升級”
漆黑的柏油路寬闊平坦、參天大樹姿態各異、生態停車位整齊劃一……夏日午后,下陸區大塘社區花園小區里,幾個居民圍坐在樹下休憩話家常。
據悉,花園小區和花苑小區建于2001年,居民大部分為冶鋼職工及家屬,屬典型的單位型小區。由于小區建成年代久遠,不少基礎設施已經老化失修。在該社區里其他的老舊小區改造完工后,居民們翹首以盼,希望統一納入改造范圍,但因小區不符合‘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的政策要求,被暫時擱置下來。
隨著政策變化,2005年前建成的小區也逐步被納入舊改范圍,近年來黃石市住更局對全市老舊小區逐一進行把脈會診,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系統化、特色化、精品化推進有序改造,2024年,借著“發展大道片區舊改”的東風,花園小區和花苑小區的舊改終于提上日程。
但改造資金是有限的,小區改什么?怎么改?小區居民的期盼成為改造重點。
2024年上半年,社區召開意見征求大會,廣泛聽取居民意見,最終確定了群眾最為關心的路面刷黑,管網改造、道路照明、集中晾曬、停車規劃、綠化休閑等改造項目。特別是在確定口袋公園、路燈選址、休閑亭安裝、綠化休閑點位等改造項目上廣泛收集意見建議打消居民顧慮。
在改造過程中,小區居民對停車位規劃和公共綠地改造意見不一。“有的居民認為改了綠化變停車位,出門就是停車區域,存在安全問題,我們就將綠化和停車區域整體往外挪;有的居民覺得幾顆廣玉蘭樹下乘涼挺好,我們就將枯死的樹木移栽,重新規劃休閑桌椅區域……”大塘社區黨委書記吳小桂邊走邊介紹。
自去年6月進場施工以來,兩個老舊小區的路面由舊到新,環境由差到美,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前兩個月一期已經完工開始驗收了,小區環境越來越好,不少居民都搬了回來。最近經常看到有居民搬運建筑垃圾,大家伙兒都在重新裝修,日子過得越來越有盼頭。”吳小桂透露,先改群眾最為關切的“里子”,后改“面子”。今年下半年將開啟二期改造,進一步滿足居民的其他需求。
改善的是居住環境,凝聚的是民心,彰顯的是城市溫度。聚焦為民、便民、安民,黃石更多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正在“改”到百姓心坎上,越來越多的老城區、老街區實現“逆生長”,煥發“新活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zmmpj.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