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輿情分析師 曾紅丹
3月22日,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赤嶺村10歲男孩阿亮經過一晝夜漂流,在30公里外的三亞海域被救起。少年的奇幻漂流,迅速由個人奇遇衍生為網絡奇觀。如同以往很多奇聞中的主人公一樣,“赤嶺阿亮”也正在經歷一場流量的滔天巨浪。
10歲阿亮海漂“成名”
離奇經歷引發全網關注。阿亮之所以這么“火”,是因為他年僅10歲卻在海上漂流一晝夜而生還的經歷太過魔幻。據報道,3月21日晚上9時許,他從陵水赤嶺村附近劃著塑料小船出海釣魚。出海過程中,因困意襲來,他在小船上睡了一覺。不承想,小船受海浪影響,逐漸遠離岸邊。睡醒后,阿亮迷失了方向,在海上漂流了十余個小時。他曾遇到遠處駛過的船,大聲喊叫,但聲音被機器巨大的轟鳴聲淹沒。3月22日下午2時許,“三亞海釣船長”團隊正在后海灣附近海域,帶游客海釣。在距離岸邊10海里處,他們發現遠處有一艘綠色小船。該團隊楊先生表示,起初以為是極限運動愛好者,靠近時才聽到微弱求救聲,他們隨即駕船向綠色小船駛去,展開救援。在“三亞海釣船長”曝光的救援視頻中,雖然阿亮帶著哭腔說,“我來釣魚的,我找不到路回家了……”,但是事后他表現得很淡定,只是一味干飯,讓不少網民對他產生了興趣。
自媒體深挖小孩哥日常。救援視頻一經發布,便火爆全網。有網民笑稱“現代版魯濱遜漂流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有網民造梗:“找到前,孩子爸爸心里想的是,可一定要活著;找到后,孩子爸爸實際行動是,看我不打死你”;也有網民調侃,“小孩哥這經歷夠吹一輩子,挨打也值了。”事件中的小孩哥也被當地網民認出是“赤嶺阿亮”,因頑皮在村子里比較知名。不少網民挖出阿亮的“調皮黑歷史”,稱他經常爬樹、爬路燈桿。就連阿亮走失后親屬發布尋人啟事上的照片也是他在學校講臺罰站時拍的。這次偷開塑料船漂流出海,更讓其成為以“頑皮出道”的網絡名人。雖然有“調皮黑歷史”,但阿亮在此次漂流事件中展現出的身體與心理素質,成為大家關注焦點,網民期待他在合理引導下能有更好的發展。
過度詮釋讓流量變味
網絡造梗謠言橫生。阿亮的經歷和事后淡定的表現,讓不少網民對他產生了興趣,但社交媒體的演繹發散,也讓信息被越傳越玄。有網民借用魔童哪吒、杰克船長、悟空渡海學藝的照片,將阿亮做成了各種表情包;還有人肆意編排阿亮的“黑歷史”,聲稱他騎摩托車、智斗人販、火燒土地廟、大鬧幼兒園、被開除學籍,甚至自制炸藥包炸學校、偷魚等等。這些所謂的“戰績”,經家屬核實,全是毫無根據的謠言。不僅如此,事發后,還有媒體報道稱當地一體校愿意“包吃包住、免費訓練”培養阿亮,經屬地核實,同樣是虛假消息。這些謠言嚴重損害了阿亮的個人聲譽,干擾了公眾對事件的正確認知。3月24日晚,“抖音黑板報”官方微博發文稱,相關內容已清理下架,同時對蹭熱度的相關仿冒賬號進行了處置。
流量造神歪風又起。隨著事件熱度持續攀升,部分輿論走向逐漸偏離正軌。一些人嗅到了“商機”,紛紛前往赤嶺村尋找阿亮,相關視頻播放量輕松突破百萬。更有甚者,在阿亮家附近開啟直播帶貨,試圖借阿亮事件的熱度大發橫財。一時間,網絡上以“赤嶺”“亮哥”“小孩哥”“漂流哥”等為關鍵詞的仿冒賬號大量涌現,數量近百個。其中,不乏賬號假冒救人者開直播,還有賬號挑戰“赤嶺阿亮”同款海漂路線來蹭熱度。在這場流量狂歡中,阿亮的驚險遭遇被一些人浪漫化,他過往的調皮搗蛋也被過度解讀為“狂野精神”與“旺盛生命力”,甚至有網民喊話當地文旅局,提議開辟赤嶺漂流到三亞的一日游項目。這種過度的商業炒作和蹭熱度行為,嚴重偏離了關注未成年人安全與教育的事件核心,也對阿亮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極大干擾。
悲慘敘事戲碼再演。媒體對阿亮家的采訪報道,也被一些自媒體利用,成為制造悲慘敘事的素材。村里鄰居透露,阿亮的父母是環衛工人,家中有4個孩子,阿亮排行老三,父母平日工作忙碌,對阿亮的照顧相對較少。這本是一個普通家庭的日常狀況,卻被自媒體肆意渲染。他們編造出“阿亮一家住在磚墻鐵皮屋內,屋內墻皮脫落,居住條件極為簡陋。全家經濟困窘,父母穿著陳舊衣物,常年只穿拖鞋,家中連風扇這類基本電器都沒有”“為貼補家用,阿亮從小便學會徒手爬樹摘椰子賣給游客,甚至冒險出海釣魚”等悲慘情節。更離譜的是,還有人編撰“阿亮頻繁逃學,警方多次上門家訪”等不實內容。自媒體為了博眼球、吸流量,毫無底線地過度消費阿亮一家的生活狀況,讓大家難以對事件形成客觀理性的判斷。
冷靜看待小孩哥走紅
“赤嶺阿亮”為何能在網絡走紅,一方面是他離奇的海上漂流經歷,另一方面是他身上渾然天成的“野性”。
阿亮被救后,其形象被制作成各種表情包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加之眾多自媒體博主趕赴其所在村莊進行直播,更有一些人以知情人身份編造阿亮的調皮故事。這些行為無疑會強化大眾對阿亮調皮的固有認知,形成標簽化效應,對其心理健康造成潛在危害。
從法律層面看,此類調侃、段子涉嫌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侵犯了阿亮的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紅星新聞指出,此類行為可能引發一系列問題:其一,過度關注可能會使阿亮受到刺激,導致其判斷力下降,進而做出更為出格的行為;其二,因頑皮標簽的影響,阿亮可能在學校遭遇同學的孤立,影響其正常社交。另有不少輿論聚焦于阿亮父母因工作忙碌,對孩子缺乏有效監管這一問題。父親一句“這次沒有打他”,透露出日常教育的無奈與困境,引發大眾對家庭教育方式的思考,認為即便生活忙碌,也不能忽視對孩子的教育與引導。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阿亮此次偷開塑料船出海釣魚的行為極其危險,不能因其最終平安獲救,就將此事件當作無關緊要的“笑談”。值得欣慰的是,3月25日,藍天救援隊的志愿者們走進海南赤嶺小學,他們來到海漂小孩哥“阿亮”所在班級,開展防溺水安全知識宣講活動。在現場,志愿者們不僅細致講解防溺水知識,還邀請“阿亮”和同學們上臺,通過問答的形式鞏固知識,同時進行自救動作演示。屬地政府及赤嶺村委會相關工作人員也已前往阿亮家中進行安全教育,并計劃后續安排心理疏導工作。這些舉措為阿亮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對于“赤嶺阿亮”這樣的未成年人,減少打擾、曝光,避免“造神吹捧”“過度詮釋”“標簽炒作”,才是助力其健康成長的恰當方式。
不難預料,“赤嶺阿亮”的熱度還會持續一陣子,平臺應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時清理炒作賬號,盡到對未成年人的社會保護、網絡保護責任。社會各界也需形成合力,莫讓流量狂歡掩蓋事件本身的教育意義,共同守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專題:東湖觀輿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zmmpj.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